考完PMP®还是管不好项目?问题出在哪里?
2025-09-22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快,商业也在不断的更新迭代中,战略和商业模式不断的变化,数字化转型、碳达峰、碳中和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项目在组织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企业中对项目经理的需求越来越多。目前全球的PMP®认证人数已达百万之众,但项目经理的缺口仍然很大。
很多人通过PMP®认证走上了项目经理的岗位,吐槽:我拿到了PMP®证书,却没办法在实际项目中管理好项目。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学了PMP®还是管不好项目的问题呢?
这是因为,在学项目管理知识的时候,我们面临的问题都是比较理想化的,PMBOK是经过几十年发展,总结提炼概括出来的通用的方法论,它为了传播知识的方便,而把所有和人、环境相关的因素都过滤掉了,而且是强矩阵下的项目经理,默认其有比较大的职权,能够使项目团队里的成员听从,且目标一致。
当大家实际参与管理一个项目时,所遇到的问题都是实际的问题了。任何知识的运用都离不开实际环境,需要”因地制宜“,大家在进行实际项目管理时必须要关注人、环境、项目的背景、各团队成员所关心的是什么、项目目标是什么、哪些人和我(项目)有关系、他们怎么思考的、我自己的位置是什么诸多问题。
而且自身能否以强势姿态行使作为一个PM的职权,使得项目团队成员能够听从指挥也至关重要。
总之,所有的项目管理工具与方法论都是需要人去使用的,PMP®已经是被实践证明了的进行项目管理优秀的工具与方法论,能否用好它关键在于使用的人而不是工具本身,只有不停的在实践中精进自身对于项目管理的理解和认识,才能在具体的项目管理中游刃有余。
PMP®对项目经理的帮助有哪些呢?
1. 帮助项目经理建立项目管理的通用语言
什么是通用语言?比如普通话是中国人的通用语言, C语言是程序员的通用语言。不同的项目可能跨文化、跨国家、跨企业、跨部门,如果没有一套通用的项目管理语言,我说的你听不懂,你说的我不明白,项目无法成功。
正因为全球很多人学习了PMP®,所以PMP®可以作为项目管理的一套通用语言,无论是跟国外的人员沟通,跟别的公司人员沟通,跟同公司异部门的人员沟通,它都是一个可以帮助我们减少沟通成本的知识体系。
2. 项目管理的最佳实践
它更像是一本词典,什么词典?
项目管理的词典。
项目经理在遇到项目难题时可以经常去翻看,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灵感或者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甚至直接是拿来可用的工具。
说它是最佳实践,因为它的确写出了项目管理主要的一些点,同时通过一种“输入 - 工具 - 输出”的模型,让我们更好地去掌握项目管理的关键节点。
但因为这些关键点很多,所以在项目管理实践过程中,我们往往没办法很快地对应到某个问题需要有什么方法去解决。这一块,一方面需要项目经理的悟;另一方面是需要项目经理在日常项目管理工作中不断地进行实践总结,真正将“字典”内化。
3. 项目管理的思维模型
无论是“启动 - 规划 - 执行 - 监控 - 收尾”这5个过程组,还是“整合 - 范围 - 进度- 成本 - 质量 - 相关方 - 采购 - 风险 - 沟通 - 人力资源”这10个知识领域,其实都是在告知我们如何更有效地去完成项目。而这种思维模型不只可用于工作中,也可以用于个人的生活中,是一种长期可用的项目管理思维。
再往小了说,其中的WBS分解和RACI矩阵等也是一个个的思维模型,拿来可用。
项目管理的技能就和健身一样,除了掌握基本理论外,还需要不断地训练。考试拿到证书只是表示你理解了这些项目管理知识,但你还需要实践,在实践中演练这些知识,包括项目管理的五大过程组、十大知识领域、49个过程、142个工具等。正如《刻意训练》一书中指出的,技能需要不断的刻意训练,每次训练几个技能,直至掌握这些技能或工具,再去训练别的工具或技能,正如健身,每次训练和刺激少数几个部位,逐步取得效果。
除了刻意训练外,还需要交流。
第一就是找到一个工作中的导师,让他观察你工作中项目管理知识的应用,并对你项目管理过程中的问题总结和复盘,指出问题以便提高。还是和健身一样,你的很多健身方法可能不对,但你自己却不知道,时间久了对身体不利。这个时候你需要有个导师指出你工作中项目管理的问题。
第二就是要分享你项目管理的知识。任何一个你所负责或参与的项目结束后,需要总结你所学到的经验和教训,哪些做的好、哪些需要提高,这样在下次的项目管理中你能继续巩固那些做的好的方面,而针对性地提高哪些不足之处。
分享还包括积极主动地与其他人交流项目管理,例如在公司内做项目管理的知识培训、讲课、建立PMO提供项目管理模版、做别的项目经理的导师提出反馈和意见等。
总结下来:学习和拿到PMP®证书只能了解项目管理的5%-10%知识,你还需要进行项目管理的实践和分享,才能掌握剩余的90%。不仅项目管理,任何其他知识都是一样,理论需要和实践结合,知识才能不“闲置”。